汽车外饰件斜顶痕的解决方法
来源: | 作者:杨海天(青岛海瑞德模塑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2-08-10 | 12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型模具中顶出距离偏大且斜推杆直径偏小时,如果斜推杆角度>8°,则会因为斜推杆的弯曲力矩偏大,导致斜推杆轻微弯曲,在推出复位时不能将斜顶组件完全拉到底,钳工在这种状态下调整斜推杆长度,模具生产时会产生斜顶组件反弹,在成型塑件上产生压力痕,所以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设计斜推杆导向杆以避免斜顶组件复位不到底而产生反弹,防止斜顶痕产生,如图10(a)所示。

模具斜顶组件偏多时可能因复位弹簧弹力不足或液压缸活塞杆复位不彻底等因素导致推板复位不到位的情况,这也会引起斜顶组件复位不到位产生斜顶痕,所以斜顶组件较多时需在复位杆底部设计强力弹簧,保证合模时推板复位良好,如图10(b)所示。斜顶组件数量偏多的模具,推板厚度要适当加大,对于长度大于1500mm且斜顶组件数量超过20个的大型模具,建议推板厚度取80mm,同时避空孔、滑块槽等的挖空率不大于40%,保证推板不会因斜推杆或推出力作用变形而产生斜顶组件反弹。

2.5 脱模拉凹痕

斜顶组件卡扣座上的螺钉柱或定位筋的脱模力通过卡扣座四周壁厚作用于主壁厚,如果作用于主壁厚的脱模力过大,则会在成型塑件外观面产生拉凹痕。

当斜顶组件下方的型件存在较高的螺钉柱或较多的十字筋时,不能完全依靠主壁厚提供脱模力实现推出脱模,对于高度大于10mm的螺钉柱,需要设计推管或推块等独立的推出结构。对于高度大于10mm的十字筋或网格筋需要设计独立的推出结构,如果空间限制无法设计推出结构,可以在卡扣座内增加横向或交叉筋以增加卡扣座与斜顶组件之间的直接作用力,或将卡扣座底部平面的边沿线以筋的形式设计在斜顶组件上,在推出动作开始瞬间起到提拉底部粘模结构的作用,避免卡扣座脱模力引起的表面拉凹痕。

当卡扣座内部筋过多时,会因这些筋的粘斜顶组件力过大而在斜顶组件后退时有过大的力通过卡扣座四周的壁厚作用于主壁厚上,产生主壁厚拉凹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斜顶组件设计时在卡扣座两侧面分型需要留挡位,如图11所示,从塑件卡扣座沿口内边沿线向外偏置0.1mm处设计斜顶组件分型面,0.1mm以外的壁厚全部留在动模作为挡位,斜顶组件后退时挡住塑件,避免卡扣座粘斜顶组件而产生塑件表面拉凹痕。


同时加大卡扣座内部加强筋的脱模斜度,当加强筋数量超过4根且深度>20mm时,建议将加强筋设计成U形,如图12所示,以减少加强筋对斜顶组件的粘模力而避免斜顶组件拉凹痕。


2.6 斜推杆摆动压力痕

斜推杆要设计可靠的防转动和导向结构,包括斜顶组件与斜推杆之间、斜推杆与斜滑块之间、斜推杆与定模板之间的防转动等,以避免推出时斜顶组件晃动而对塑件产生扭拉力而扭伤塑件或产生斜顶压力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