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饰件斜顶痕的解决方法
来源: | 作者:杨海天(青岛海瑞德模塑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2-08-10 | 12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设置工艺螺钉将较大的斜顶组件紧固在模板上,如图4所示。避免合模过程中配模时因斜顶组件跳动而导致配模不实最终产生斜顶痕。

2.3 侧向反弹产生压力痕

若斜顶槽侧向开口高度大于斜顶槽内定位高度,斜顶组件配模过程中会因为侧向压紧力不平衡而产生侧向晃动,在注射压力作用下使侧向间隙发生变化,保压时产生侧向压力痕,所以斜顶组件设计时需保证斜顶组件侧向定位良好,要求斜顶组件头部定位高度≥1/2总高度,避免斜顶组件在注射压力作用下产生晃动,如图5所示。如果无法保证定位高度,则需要设计内八字形式的定位结构,如图6所示;或设计燕尾槽定位结构,如图7所示,防止斜顶组件侧向定位不良导致反弹产生压力痕。


2.4 斜推杆反弹压力痕

如果斜顶组件装配后斜推杆长度调节不好则会产生反弹,如果其他多个斜推杆和推杆长度调节到理想状态后,另一根或几根斜推杆长度不足,短的推杆会将推板拉高,离开限位钉的支撑,导致原本调整好的斜顶组件被拉高,斜顶组件底部与斜顶槽底部之间形成间隙,当注射生产时被拉高的斜顶组件在注射压力下下沉到斜顶组件底部与模板贴合,注射保压结束后,被压下的斜顶组件会反弹挤压塑件表面,产生压力痕。

在设计斜顶组件时,需要充分考虑斜推杆和推杆长度调节的便利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推板和动模座板之间设计4~6个固定的工艺螺钉,在调节斜推杆高度时,首先将限位钉整体磨平后用工艺螺钉将推板和动模座板固定,避免斜推杆将推板拉高,同时在斜推杆一端设计调节垫片(也可以在上端),当斜推杆或推杆长度与实际需要不一致时则通过调节垫片厚度来调节杆的长度,达到斜顶组件或顶块底部和斜推杆同时与模板紧密配合的状态,避免斜推杆长度引起的斜顶组件反弹问题。推杆调节垫片如图8所示。

中大型斜顶组件设计定模分型面压住斜顶组件顶面的结构,对于在重要外观区域的斜顶组件,如果斜顶组件尺寸偏大或斜推杆偏细,斜推杆的复位拉紧力偏小,无法保证斜顶组件复位状态;如果斜推杆偏细同时斜推杆倾斜角度偏大,在模具推出复位时会出现斜推杆弯曲,导致斜顶组件无法完全复位到底,这2种情况都会使斜顶组件在注射保压前后发生反弹而产生斜顶压力痕。

以上2种情况需要将斜顶组件顶面延伸到分型面外15mm以上,一般不小于顶块总宽度的1/2,保证在合模时定模分型面可以将斜顶组件牢固地压在斜顶槽内避免反弹问题,当斜顶组件因运动干涉而无法直接延伸到分型面时,可以通过设计分型面直顶块压住斜顶组件的方式间接保证合模时斜顶组件被定模压紧固定,避免斜顶组件反弹产生压力痕,如图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