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编制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白皮书(2014-2020年)》正式对外发布。白皮书指出,七年来,京津冀三省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从“蓝图”到“现实”,顺利完成了规划要求的各项任务,协同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区域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轨道交通网、公路交通网、机场群、港口群建设
京津冀三省市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础先导作用,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到目前为止,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立,多层级的轨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公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通畅,机场群、港口群建设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横、四纵、一环”的京津冀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轨道交通网方面,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建成。城际铁路建设也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0480公里,较2014年增长33.6%。
公路交通网方面,基本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任务,“单中心、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京台、京昆、津石、大兴国际机场高速、首都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307公里,较2014年增长29.2%,有效形成了缓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的首都地区环线通道,缩短了区域各城市间的互通时间。同时,“待贯通路”“瓶颈路”也基本消除。截至2020年底,三省市累计打通“待贯通路”“瓶颈路”32条段共计2005公里,目前,首都放射线路段已全部打通。
航空枢纽方面,“双核两翼多节点”的京津冀机场群已经布局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9个京津冀规划机场全部投入使用,京冀共建共管的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也全面启动。2019年,区域9个机场客运量接近1.4亿人次,首都机场客运量达1亿人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同时,机场陆侧交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机场为重要节点的高速路网更加完善。京津石四大机场均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快线,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联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不断形成。
港口群方面,津冀港口协同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天津港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调整优化大宗散货运输结构,积极发展滚装和邮轮等运输功能,建设国际枢纽港,河北省港口巩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功能,拓展临港产业、现代物流等功能,错位发展、有效互动的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津冀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中,天津港占比80.4%,河北港口占比19.6%;货物吞吐量中,天津港占比29.5%,河北港口占比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