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绿色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
七年来,“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区”建设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交通智能化方面,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三省市出行信息纳入“出行云”平台并向社会开放,交通信息共享应用示范效应不断推进。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不断推广使用。截至2020年底,三省市已发卡700余万张,与全国288个城市互联互通,一卡走遍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出行模式基本形成。
运营模式方面,多层级的轨道交通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构建,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不断发展。跨省客运服务水平日益提升。目前,北京已实现38条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服务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的17个县市及地区,日均客运量约27万人次,有力支撑了环京地区居民日常和通勤出行。京津冀三省市合力完成平谷至遵化、宝坻、蓟州等6条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沿途40余个村庄、8万余人受益。
联运模式方面,旅客联程联运模式更加多样,效率不断提升。大兴国际机场推出了空轨联运票价优惠政策,旅客可在地铁草桥站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实现更为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推出空铁、空巴、空轨等联运产品,异地候机楼、客运直通班线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运输结构方面,三省市强化对接,围绕货运铁路建设、铁路货运服务、大宗货物“公转铁”、新能源货车推广等工作,全方位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到2020年底,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货物到发铁路运输比重分别达到了9.67%、20.77%和12.5%,北京大红门、三家店等铁路货场新能源货车配送比例已达到100%,天津港2017年煤炭全部实现铁路集疏港,铁矿石铁路集疏运占比持续提升。
持续深化法制、政策、标准协同
京津冀是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真正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协同发展机制方面,为落实交通先行的定位,交通领域率先形成了多层级的协同发展机制。七年来,交通运输部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牵头举行会议10次,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组织各种联席会、专题会40余次,共签署接线协议16份,为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工作、提升三省市协同管理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