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契机,依托科创能力打造跨越式数转模式,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编制《昌平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支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联合区内高校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参与问题诊断、方案评估等关键环节。深入梳理各类场景下数字化转型的问题、需求和场景清单,为企业量身定制专业化、低成本的“小快轻准”解决方案,累计遴选服务商45个,“小快轻准”解决方案69个。调动“链主”企业通过订单牵引、资源共享等方式,引领带动链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强链补链能力;搭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有200余家企业在平台上完成试点认证、项目备案等工作,惠及企业百余家。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国家6G战略布局
持续推动5G通信基站建设,实现5G网络在回天地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连续覆盖,商超、医院、工业园区、高等院校等区域深度覆盖,深化5G技术在制造业、医疗、能源等领域应用。编制完成《昌平区算力中心建设研究及规划布局建议》,围绕赋能“3+2+1”产业发展,坚持算力、算法、数据统筹考虑,整体谋划;坚持政府、市场、产业各有侧重,有效联动;坚持能耗、审批、贡献综合算账,严格标准;坚持存量、改造、新建有机衔接,分步实施等原则,支持存量数据中心升级改造为算力中心。按照《北京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30年)》,把握区域定位和使命任务,主动融入国家6G战略布局,依托区域研发创新优势和重点产业功能区。超前布局 6G、量子通信、脑科学等前沿技术,发挥区域信息技术人才聚集优势,引导6G创新成果项目就地转化。
四、优化数字经济生态,加快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部增长极
深入挖掘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举办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以“汇数字产业 建数智昌平”为主题,旨在推动传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强化企业上下游协同合作,提高整体资源配置的效率,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重构传统产业发展格局。通过生态构建、产业发展、数据动态、经济成效、产业招引等多个方面共同展现昌平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推动区域产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面向数字经济领域开展综合培育服务,鼓励开展跨产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优质企业,完善企业分类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一批数字技术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字领航企业和独角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