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集聚行业专业资源。育新基地应与符合自身产业方向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可为入驻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辅导、展览展示、会议论坛、市场线索等行业资源。
7.配备金融服务资源。育新基地通过设立自有基金,或与政府基金或社会基金合作设立基金,或与既有基金有项目渠道合作等方式,可为入驻中小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渠道。
8.拥有经营管理资源。具有企业服务专职人员团队,配“企业服务工作站”,可为入驻中小企业提供管理经营、市场开拓、法律财会、投融资、人员培训、产业链对接等专业化的培育服务和资源。
三、工作程序及要求
1.申报单位向所在区产业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附件1、2,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各区产业主管部门汇总后形成拟认定推荐名单,结合本区配套的支持政策,形成育新基地推荐函(附件3),并统一报送至北京市通州区留庄路3号院1号楼(梁老师,电话:010-55520647),电子版材料请发送至邮箱:liangyiyun@jxj.beijing.gov.cn。邮件标题请备注“所在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申报”,报送截止日期为7月12日。
2.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各区报送材料组织审核,确定并公布北京市未来产业育新基地认定名单,并将认定的未来产业育新基地纳入认定库进行动态管理。
3.对认定的未来产业育新基地,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所属区产业主管部门和申报主体确定育新基地年度绩效任务目标,签订三方任务书,后续进行年度绩效评价。
联系电话: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李老师 55520844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杨老师 51271071
西城区经济促进局 陈老师 83926775
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袁老师 6431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