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GB/T6394检测钢板的奥氏体晶粒度, 不低于5级。
2.3 内部质量
钢板应按NB/T 47013.3进行超声检测, 满足板材T1级要求, 保证钢板内部无砂眼。
3 生产工艺
3.1 工艺流程
KR→BOF→LF精炼→RH精炼→连铸→轧制→探伤→预硬化热处理→检验→精整→入库。
3.2 炼钢
XC1.2738钢水经脱磷、 脱硫, 可使杂质元素含量大大降低, 其中实物可使P≤0.015%, S≤0.005%, H≤0.0002%。再加上连铸过程保护浇注, 进一步降低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连铸通过控制过热度与浇注速度, 优化轻压下工艺匹配度, 减轻板坯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 确保板坯低倍中心偏析C1.0以下, 中心疏松0.5级, 无裂纹, 为保证钢板探伤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3.3 轧制
针对450mm厚板坯轧制前需保证坯料芯部温度达到目标, 相对于普通钢板高温段时间需延长1h以上, 使合金元素充分扩散。钢板在粗轧阶段采用强渗透变形工艺, 使轧制力充分传导到芯部, 提升钢板探伤质量。
3.4 热处理
为细化钢板晶粒度, 提高组织均匀性, 轧后钢板需进行在正火处理。针对用户的个性化硬度需求及供货规格多样化的情况, 正火钢板通过优化回火工艺, 满足钢板预硬化交货要求。
4 钢板实物质量
(1) 低倍。
图 1 是 450mm 板 坯 低 倍 , 图 2 是 200mm 厚XC1.2738钢板低倍。从图1中可以看出板坯内部质量良好, 无明显偏析和疏松, 无中间裂纹和角部裂纹。按照 YB/T 4003-2016 标准检测, 中心偏析 0.5级, 中心疏松0.5级。从图2可见钢板内部成分均匀,偏析和疏松控制水平较高。
图1 450mm厚XC1.2738板坯低倍
图2 200mm厚XC1.2738钢板低倍
(2) 钢板硬度。
硬度均匀性是模具钢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 影响模具加工性和抛光性。对30mm厚度以上钢板出厂前进行整板表面硬度检测, 确保钢板硬度均匀性。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整板硬度差≤2HRC, 钢板表面硬度均匀。
图4是100mm、 200mm厚钢板全厚度硬度分布。从图 4 中可以看出钢板厚度方向硬度差分别在1.2HRC、 1.9HRC之内。
图3 钢板整板硬度差分布
图4 100mm和200mm厚钢板全厚度硬度分布
(3) 非金属夹杂物、 晶粒度。
图5是钢板按照GB/T 10561-2005 A法标准进行非金属夹杂物检测结果, 从图 5 中可以看出XC1.2738钢板中A、 B、 C、 D类以及Ds夹杂物主要集中在0.5级及以下, 钢板纯净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