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专题 | 碳中和目标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推进?几位专家这样说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 bjmi | 发布时间: 2021-11-01 | 939 次浏览 | 分享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介绍,非首都功能疏解为三地产业“链式”发展奠定基础。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实现了优化配置,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京津冀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创新中心,天津、石家庄为创新次中心的创新网络。不过,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仍存在协作水平有待提升、缺少完备的制造业支撑等问题。叶堂林建议,京津冀可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考虑设立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相关职能部门,重点解决三地产业链对接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GDP分计、税收分享等跨行政区难题;实行三地产业主管部门责任人轮值机制。结合10大高精尖产业,探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可围绕特定区域产业链的“缺链、断链、弱链”等问题列出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实施进度作为“链长”的考核指标。同时,打造3-5个城市群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关键节点城市。如石家庄、衡水具有生物医药产业高度集聚的基础条件,沧州在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发展优势,保定在输配电设备制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可通过提升这些城市的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内创新转化环境,吸引北京相关技术成果在上述城市落地。

       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徐英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认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入关键阶段,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