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M与SLS主要区别在于SLS并未完全熔化金属粉末,而SLM将金属粉末完全熔化后成形。SLM优点是:金属零件的致密度超过99%,优良的机械性能与锻造相当[16-17];粉末完全熔化,所以尺寸精度很高(可达±0.l mm),表面粗糙度较好(Ra为20~50 μm)[18];选材广泛,利用率极高并且省去了后续处理工艺。然而SLM也存在一些缺陷,如SLM设备昂贵,制造速度偏低,工艺参数很复杂,需要加支撑结构。
图3 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原理[19]
Fig.3 Schematic of SLM [19]
1.3 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
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是一种利用高能量的激光束(200 W),根据三维模型数据直接烧结金属粉末薄层(20~60 μm)形成致密的实体零件[20]。DMLS与SLS的原理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粉末的性质。图 4给出了 DMLS工艺中的重要部件有构建平台、分配器单元、重涂单元、激光系统、精密光学元件(如F-θ透镜或聚焦单元)、高速扫描仪和计算机工艺软件[21-22]。DMLS技术构建原型零件/模具的步骤如下:原型零件/模具三维 CAD模型的建立;将 CAD模型转换为 STL格式;定义支撑结构和需要平滑角/边;将STL模型切成薄层;将文件层STL发送到DMLS-AM/快速成形机器。
通过DMLS打印的零部件具有不同的材料结构/机械性能,然而常规技术要获得这样的结果取决于材料。DMLS工艺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昂贵且费时的预处理和后续处理工艺[23],且制作精度高(±0.05 mm),零件整体致密度达到理论密度的90%以上,可用于小批量生产。然而由于金属粉末在 DMLS中的“球化”效应和烧结变形,使形状复杂的金属零件很难精确成形[24]。成形过程中需要支撑结构,成形后需要用电火花线切割机从基板上切下金属零件。
图4 直接金属激光烧结原理[25]
Fig.4 Schematic of DMLS [25]
1.4 电子束熔化成形(EBM)
电子束熔化成形(EBM)是另一种以 PBF为基础的增材制造工艺,在真空环境中,采用高能高速的电子束选择性地熔化金属粉末层或金属丝,熔化成形,层层堆积直至形成整个实体金属零件[26]。基本原理如图5a所示,在EBM中加热的钨丝发射高速电子,然后由两个磁场控制,即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聚焦线圈作为磁性透镜,将光束聚焦到所需直径至 0.1 mm,而偏转线圈使聚焦光束在所需点偏转以扫描金属粉末[27]。当电子高速撞击金属粉末时,它的动能转化为热能,熔化金属粉末。EBM的工艺步骤如图5b所示,先将平台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按预设厚度均匀地将金属粉末铺在平台上,每个粉末层扫描分为预热和熔化两个阶段。在预热阶段,通过使用高扫描速度的高电子束多次预热粉末层(预热温度高达0.4~0.6Tm);熔化阶段,使用低扫描速度的低电子束来熔化金属粉末。当一层扫描完成后,台面下降,重新铺放金属粉末层,重复该过程直到形成所需的金属部件。EBM整个工艺在10-2~10-3 Pa的高真空下进行。